不夜港 何永安摄 金色码头 黄诒慷摄 金港码头 黄诒慷摄 ●打造中国—东盟战略合作先行区品牌 ●打造西部现代化亿吨大港品牌 ●打造“边境特区、西部深圳”品牌 ●打造现代化新兴港口工业城市品牌 ●打造广西人均第一品牌 ●打造海洋文化名市品牌 广西防城港市,中国大陆最西南端一座年轻而充满魅力的生态海湾城市。近年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北部湾经济区快速崛起、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加快建设等,这个年轻的城市越来越吸引着全国甚至全球的目光。“十一五”期间,该市23项经济指标“翻番”,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广西首位;人均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港口货物吞吐量等多项指标居广西前列,关税收入连续多年占广西全区六、七成。 年轻的防城港市,已由昔日边陲渔村变成西部千帆竞发的第一大港;由昔日炮火连天的战争前线变成风生水起的开放前沿;由昔日偏远闭塞的南疆边寨变成连接西南、华南、中南与东盟的门户城市;由昔日一片贫瘠落后的滩涂山丘变成大产业大项目积聚的现代化临港工业基地和广西人均第一,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建市即将20周年的防城港,力争以国际门户城市、国家‘边境特区’、海洋文化名市、广西人均第一的形象屹立在北部湾畔,成为我国边境开放开发的先行区。”该市市委书记刘正东如此说。 其实这也正是这座城市在全力追求的。如今,防城港市各族人民,正信心满满,在市委“以港立市、以开放兴市、以工贸强市、以文化旅游旺市”战略的引导下,再次扬帆起航…… “六大品牌”引方向 一直以来,防城港的发展都得到中央、自治区领导的高度关怀。 3月9日,温家宝总理在参加全国人大广西代表团审议报告时指出:“我确实讲过防城港是个好地方;现在还要讲下一句:防城港前景更美好! 中央之所以支持建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就是利用防城港的优势,综合地推进钦州、北海、防城港这三个地方的开发与开放。北部湾经济区这些年发展得很快,这同我们内地自身的发展有关,也同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有关,实际上已成为中国与东盟开放合作的桥头堡和前沿地带。我们要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划,继续把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好。”这段话表明了中央对防城港市、对北部湾地区的高度评价和殷切期望。3月23日至24日,郭声琨书记到我市调研时指出:“防城港市完全可以成为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三基地一中心”的先行区和门户城市,完全可以在富民强桂新跨越中实现率先崛起”。郭书记的重要指示是对防城港市发展的科学定位和更高要求,是对防城港市未来发展前景的殷切期望。 未来五年,防城港市将按照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富民强桂新跨越”战略和北部湾地区优先发展的部署,坚持“四个以”战略(以港立市、以开放兴市、以工贸强市、以文化旅游旺市),全面推进“一个区”(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努力打造“六个基地”(现代化钢铁基地、有色金属基地、能源化工基地、粮油食品基地、商贸物流基地、滨海旅游胜地),加快建设“三个市”(新兴港口工业城市、国际门户城市和海洋文化名市)。为此,防城港市将以迎接2013年建市20周年为东风,实施2013、2015年“两步走”计划:即第一步是到2013年,通过掀起“干成20件大事、大干20件大事”(分为产业包括基础设施、城建、民生、文化旅游四大类共201个项目,总投资2595亿元,2012年计划完成272亿元,2013年计划完成486亿元)高潮,实现“两个翻番”,确保生产总值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财政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均农民纯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第二步是2013至2015年,建成钢铁、有色金属2个千亿元产业和企沙、大西南2个千亿元园区,力争全市生产总值超1千亿元,财政收入超1百亿元,工业总产值超2千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0万元(约1.5万美元),人均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超1万元,在全区保持速度领先、人均领先、质量领先。实现上述目标,防城港市将以国际门户城市形象、国家“边境特区”形象、西部亿吨大港形象、临海工业基地形象、广西人均第一形象、海洋文化名市形象屹立在北部湾畔,真正成为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三基地一中心”的先行区。 二是在构筑海陆交通枢纽上创优势,打造西部现代化亿吨大港品牌。加快建设渔万港区、企沙港区、江山港区,重点推进港务集团四、五、六港区和千亿元产业配套码头等建设,启动企沙离岸岛、企沙30万吨级泊位和深水航道建设;加快建设南防高铁、南防高速八车道改造、防东高速、钦州经防城港到崇左高速、中越北仑河二桥等项目,构建面向东盟、服务西南的重要交通枢纽;以亿吨大港为支撑,加快物流基地建设。
四是在产业优先发展上创优势,打造现代化新兴港口工业城市品牌。根据国家产业布局,依托区位港口优势,以三大项目、两个千亿元产业和两个千亿元园区(即“322工程”)为支柱,重点发展千亿元钢铁、千亿元有色金属、五百亿元粮油食品,超百亿元能源、装备制造、化工物流等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五十亿元建材、林产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打造千亿元企沙工业区、千亿元大西南临港工业园,推进“抓大壮小扶微”工程,促进全民创业就业。 五是在人均收入、发展速度、和谐指数上创优势,打造广西人均第一品牌。大力实施收入倍增计划和贫困地区脱贫工程,大幅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各项惠民政策,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和公共服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就业,繁荣社会事业;探索边境民族开放地区加强社会管理的新路子,切实维护边疆安宁、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防城港再出发,防城港人底气十足。 “十一五”期间,防城港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抢抓机遇,克难攻坚,全面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实现了思想大解放、发展大提速、实力大增强、城乡面貌大变化、人民福祉大改善,谱写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篇章。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3项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多项经济指标总量或增幅排全区第一,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年均增长20.2%、34.3%和54.4%,增速居全区首位;工业迅速发展,钢铁、核电、金川镍铜三大项目相继落户,成为全国第一大食用植物油籽加工基地和磷酸出口加工基地;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三岛三湾一核心六组团”的城市格局形成,城市主框架全面拉开,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了1.7倍,城镇化率提高到46%;国际枢纽大港加快建设,新建万吨级以上港口泊位13个,新增货物吞吐能力3500万吨;开放合作全面拓展,东兴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列入国家规划,与东盟、日韩、港澳台、泛珠三角等多区域合作成效显著,外贸进出口总额及边贸成交额始终位居广西前列;旅游文化产业全面兴起,金滩、十万大山景区晋升国家4A级,国际海上龙舟节、京族哈节等文化节庆活动打响品牌;民生福祉大幅改善,医疗、低保、住房保障等政策全面落实,城镇医保和“新农合”参保率位列全区第一。防城港市还先后荣获“2009年中国城市科学发展城镇化质量示范城市”、“2010中国城市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示范城市”、“中国十大最关爱民生城市”、“中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等称号。 2011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再掀新一轮大开放大开发热潮,圆满完成了市县乡村四级换届任务,确立了新阶段发展纲领和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高于或领先全区平均水平。全市GDP、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419.84亿元、44.35亿元、490.75亿元、635.32亿元、6502元、19722元,分别增长15.6%、26.3%、31.7%、38.2%、15.5%、10.6%,其中总量排全区前列指标有:港口货物吞吐量、农民人均纯收入、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外贸进口总额4个指标排全区第一,外贸进出口总额排全区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全区第三。增幅排全区前列指标有:第三产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商品房销售面积4个指标增幅排全区第一,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排全区第二,GDP、财政收入、进出口总额3个指标增幅排第三。超出全区平均水平指标有:GDP增幅高3.3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幅高0.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增幅高63.9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高23.5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高127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868元。 三是一系列品牌在全国、全区打响。先后获得11项称号或品牌:获评首个“中国白鹭之乡”,十万大山被誉为“中国氧都”,防城金花茶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独弦琴弹奏艺术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白龙古炮台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兴“红姑娘”红薯节入选广西十佳休闲农业名节,7个新农村示范点被列为农业部休闲农业示范点,上思金花茶观赏园、簕山古渔村观潮节分别荣获全国旅游示范点和中国最佳自然生态旅游节称号。海水一、二类质量达标率为100%。 四是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顺利开局。国家发改委将于近期将《实施方案》上报国务院审批。试验区发展规划、试验区总体规划等18个专项规划加快制定。国门改造工程、边民互市贸易区第三期、北仑河国际商贸城、防东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全面推进,东兴-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北仑河国际商贸城、珍珠湾(京岛—江山半岛)国际旅游区等三个启动项目大力推进。中越北仑河公路二桥项目建议书获国务院批准。 2012年以来,防城港市认真贯彻落实 “稳中求进、稳中求好、好中求快”的工作总基调,克难攻坚,奋力赶超,全面推进各项工作,一季度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势头。预计一季度GDP增长15.9%,财政收入增长1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6.3%,港口吞吐量增长15.2%,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42.8 %,区外境内到位资金增长56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期内现金收入增长17%,总体开局良好:一是项目投资有新进展,三大项目一季度完成投资15.8亿元,是去年同期的三倍;一期投资78亿元、产值100亿元的科元新材料,总投资200亿元、产值超500亿元的吉阳光伏,总投资50亿元、产值超100亿元的海森特修造船项目和总投资124亿元、年销售收入127亿元的金鲳鱼产业化项目落户我市。二是企业效益明显提高,今年大海和惠禹、枫叶三家粮油企业产能将达到700万吨,有望实现250亿元的产值;预计今年新增百亿元企业1家,新增30亿元企业2家,强优企业达5家。三是海湾新城建设大规模展开,以中央商务区群楼为代表的在建80多幢高层建筑快速崛起,一批商场、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和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从防城区到港口区的20多公里新楼群、工地和路网基本连成一片。四是商贸物流业发展迅速,预计一季度全市互市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26.83%,防城港保税物流中心、中外运防城港东湾集装箱物流基地、北部湾大货车物流服务中心和24个专业市场建设加快。五是文化兴旅游大力推进,创建“中华诗词之市”、“知行合一”全民读书活动、“边海文明示范带”、中越边民文化交流等成为我市特色,上山、下海、出国等特色旅游趋旺。六是民生福祉不断改善,以十万大山两翼为重点的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全面实施,物价涨幅比去年同期下降3.2个百分点。
这个城市的特点主要有: 二是地域不大而海域大。防城港市陆地总面积6222平方公里,但海域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海岸线580多公里。有国家级口岸5个,近几年每年出口东盟货物和关税收入均占广西总量的六、七成,年通关500万人次左右,为我国陆路边境口岸之最。防城港水深、岸线长、避风、不淤积、腹地开阔,是发展临港工业的天然良港,是连接中国与东盟的交通主枢纽和海陆主门户。防城港是我国沿海12个主枢纽港之一和西部最大海港,规划港口岸线达105公里,设计年吞吐能力可超10亿吨。现有万吨至20万吨级泊位27个,其中20万吨级泊位1个、15万吨泊位4个、10万吨泊位3个、5万—10万吨级泊位12个。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多个港口通航,2011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9020万吨,占广西沿海港口货物总吞吐量近七成,今年有望突破亿吨大关。 三是人口不多而人均多。防城港市总人口近百万,有壮、瑶、京等少数民族。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蓝皮书,2010年防城港市综合竞争力提升速度高居过去五年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第一名,2011年综合增长竞争力跃升至第7名,特别是人均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三年位居广西前列。 四是城市不大而潜力大。防城港市是一个“城在海中、海在城中”的全海景生态城市,生态优势突出,十万大山风光迤逦,江山半岛滩平岸阔,京族三岛美景如画,北仑河口红树连片,青山绿水白鹭飞,鱼肥蟹黄虾鲜美,亚热带滨海风光婀娜多姿,“海洋卫士”红树林与正在发展的城市睦邻而居、繁荣生长,有被誉为“植物界大熊猫”和“茶族皇后”的世界唯一的金花茶自然保护区和世界三大红树林示范保护区之一,是“中国白鹭之乡”、“中国玉桂八角之乡”、“中国氧都”。防城港市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港口优势、资源优势、侨乡优势,享受国家沿海开放地区、西部地区、边境地区、民族地区等优惠政策,面临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北部湾经济区崛起、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等难得机遇,多重优势和机遇叠加,发展前景很好。 |
微信扫一扫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桂ICP备09004615号-2 )
![]() |
![]() |
主办单位:中共防城港市委组织部 制作维护单位:防城港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办公室 邮编:538001 电话:0770-2818290 传真:0770-2823805 地址:广西防城港市行政中心 联系邮箱:fcgycb@163.com 投稿邮箱:fcgycb@163.com
公安备案号:45060202000058
桂公网安备 45060202000016号 技术支持:防城港市群英电脑有限公司 电话:2826101 |
![]() |
![]() |